本文作為《Art Plus》雜誌2019年10-11月看主題文章,首次發表在《Art Plus》雜誌
文/申雁冰(Laura Shen)
2019年8月,剛剛擔任佳士得亞洲主席8個月的魏蔚(Rebecca Wei)突然宣佈離職,引發業界關注。人事變動固然稀疏平常,但作為頂尖拍賣公司的佳士得,如此突然的人事變動還是引發了背後猜想,一方面,佳士得近年業績不佳,2019年春季拍賣比一年前的營業額下降了18%,香港經濟下行的頹勢開始顯現。另一方面,今年夏季香港社會的亂局,也可能是高管出走香港的原因之一。
作為自由經濟港的香港,是紐約、倫敦以外世界最大的藝術品交易中心和藝術拍賣市場,地理位置優越,坐鎮亞洲特別是中國這個最活躍的藝術市場,加上自由經濟體制,藝術品、古董進出口自由,又有大量高淨值人士的潛在消費者資源,條件得天獨厚。香港在拍賣業中的位置,超越了巴黎、日內瓦等歐洲老牌藝術中心,這是當代藝術環境導致的自然現象。
在當今全球四大藝術拍賣中心中,倫敦、紐約和北京可以說是內容和管道並進的,唯獨香港特殊,屬於香港本土的內容並不豐富,也沒有許多文化和藝術內容的輸出,香港是個以管道見長的拍賣市場,轉口、交易與基建是它的最大優勢。
香港已彙聚了世界絕大部分頂級藝術拍賣行:佳士得、蘇富比、保利、嘉德、博瀚斯、菲利普斯、首爾拍賣、以及福義、蘇黎世拍賣、日本拍賣、仕宏等中小玩家。香港拍賣行的發展大致經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國際巨頭進入,蘇富比1973年首入香港,佳士得1986年入駐香港,這些老牌國際拍賣行的入駐趕在香港經濟騰飛的黃金時代,亞洲四小龍的爆發期,承接歐亞,又是中國古董和藝術品進出的唯一管道;第二階段是內地的保利和嘉德相繼在2011年和2012年進軍香港,標誌著內地拍賣大亨走向國際化水準,在世界拍賣業雄起,香港又一次擔任了中轉站位置;第三階段是近年拍賣業新晉玩家的出現,包括亞洲本土的拍賣行也都通過香港這個跳板來實現國際化與走向世界市場的目的,比如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在香港首拍的首爾拍賣,2018年進一步拓展,又在香港首次開設畫廊SA+。
香港之所以成為世界藝術拍賣中心城市,源於地緣位置、經濟體制和社會基礎配套。儘管香港本身沒有主要內容輸出,卻背靠中國這個藝術史悠久而寶藏豐富的大市場,同時地處歷史文化悠久的東亞地區,這裏豐富的藝術資源與藝術家群體為拍賣提供了貨源。其二是香港的自由經濟體制,貿易自由無稅收,這是世界絕大多數地方不具備的優勢,各國對古董、文物、藝術的法律與關稅限制嚴格,過程複雜,讓藝術品交易面臨很大阻力,而香港免除了這些困難。與內地相比,香港藝術品進出口無關稅,無增值稅,而內地貿易不僅有進口關稅、增值稅,還有數額不小的營業稅和昂貴的企業所得稅。在香港註冊拍賣行是非常容易便捷的事,而內地對拍賣設置了極高門檻,1000萬的起始註冊資本不說,還要取得拍賣資格證、須有5位高級文博職稱的業務員,貨品必須取得文物局審批的文物拍賣資格證,需要與政府監管部門、稅務、海關建立很好的關係才可能經營下去,可以說門檻極高。第三,香港的基礎設施完備,藝術生態鏈是一系列相互配合的成熟行業圈,物流、運輸、交通、儲存,以及藝術金融、保險、投資等系統香港一應俱全,更別提豐富的畫廊體系、藝博會、藝術節和收藏家、藝術觀光客、買手等群體。最後,不能不注意到,亞洲尤其是內地的熱錢資本雄厚,這些炙手可熱的資金都在虎視眈眈地尋找潛在投資路徑,藝術品成了極好的投資保值手段,同時又很容易做為洗錢行為的工具。
自由經濟體和成熟制度是拍賣業賴以生存的根基,穩定的市場與社會機制也非常關鍵,但近年來香港社會的不穩定和不安全性逐漸升高,與之相伴的對交通物流還有依靠旅遊人流量的畫廊、藝博會、藝術節等活動,也都受到十分負面的影響,這是香港藝術市場的一大新隱患。今年秋季拍賣正在非常時期的香港緩緩拉開,投資者對香港金融環境持高度謹慎的態度,拍賣業績的走低是可以預料的,而香港經濟衰退、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和中美貿易戰,則將對香港拍賣業產生根本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