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申雁冰
原文首次發表于香港《a.m.post》雜誌2015年3月刊
Incidental Scripts YANG FU DONG(楊福東:偶發的劇本)
December 12, 2014-March 1, 2015
NTU Centre for Contemporary Art Singapore, Singapore
舊營房改造的新加坡吉門營房藝術區是楊福東首個東南亞個展場地,充滿年代感與懷舊氣息的影像與古舊營房相呼應,被島嶼的山丘和熱帶綠林包圍。楊氏的影像由層層印象派片段組成,隨著意識緩緩流淌,可以看到讓·呂克·戈達爾和「法國新浪潮」的影子。四組作品呈現顯著的年代感與中國隱喻,從普通個體出發,沒有跌宕的故事畫面,也無向觀眾傾述的欲望,只有模糊的記憶、意識流的低吟淺唱,以及穿梭於淡淡憂傷間的詩意。
《關於與一切未知的女孩:馬斯瑟》是展覽對觀眾唯一的一次色彩滿足。彝族女演員馬思瑟有立體真實的面孔,雖穿著亮片晚裝,卻無派對場合的歡笑喜慶,或對著盆栽沉思,或對著鏡頭慢慢調試身姿,既像是演員的基本功練習,又仿佛她本人的孤芳自賞。《被遺忘的蝴蝶結》帶有濃濃的楊氏味道,與《國際飯店》異曲同工。馬思瑟穿著迪奧、香奈兒等奢侈品牌,卻沒有一絲《國際飯店》裏的風塵浮華,極度真實,充滿人格張力。《昆明湖上》是一組黑白攝影,照片中人物的姿態似曾相識,與20世紀90年代初剛剛開始使用傻瓜相機拍照的中國大眾高度相似,馬斯瑟是個剛剛從四川涼山來到北京的小鎮姑娘,在頤和園景區開心留影。《在鶴崗》記錄了她拍電影的狀態,一邊在戲中說著「北大荒」、「指導員」、「寫報告」、「出生成分不好」等文革話語臺詞,一邊在戲外講著自己沒什麼朋友的孤獨演員生活,彼時與現在時空交錯。
接下來的三組作品將觀眾帶入了黑白世界。《第五夜巡迴排演》發生在三十年代上海的一段馬路上,由七個螢幕並置放映七段同步影像,以不同角度捕捉不同人物關係。三輪車夫、打鐵工人、洋裝白領依次登場,女演員百無聊賴地漫步,借助了《馬路天使》的靈感。視頻《二龍山上》更具靜態攝影味道,蒼茫山間煙霧繚繞,本該噪音沸騰的採石場完全靜音。像山東嘉祥這樣的採石場在今日數不盡數,作品藝術化捕捉了當地人的生存狀態。
電影《陌生天堂》講述了九十年代初一個住在杭州的外地男子的生活,單眼皮的主角有著典型的中國江南地區男人的氣質。公共泳池、自行車、電車、交通警察、人民路、武林廣場等黑白畫面,即使沒有色彩,依然勾勒出杭州這座城市畫卷般的美景。配樂極像《小城之春》,人物對白配音帶有邵氏電影味道。臺詞中「杭州市勞動局」、「工會」、「全國資格證書」等話語,西湖邊婚紗攝影中人物的吹泡泡、歡笑、圍著柳樹你追我趕的動作神態,捕捉了九十年代初城市變化的點滴。與陌生女子偷情,投影儀上的熱吻,向生殖科醫生講述對自慰與夫妻性生活的困惑,以及蚯蚓、蛇、鱔魚的特寫,讓影片蒙上一層模糊的情欲之味,卻又被春日桃花、泛舟西湖、三潭映月籠罩,憂傷與詩意並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