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ite

加拿大當代藝術新範式

· 藝術 Art,加拿大Canada

文/申雁冰

文章首次發表於香港《Art Plus》雜誌2019年6-7月刊專欄。

broken image

位於北大西洋西岸的新斯科舍省,以自然風光和海濱美景著稱,它的藝術也如風景般安靜,從大自然中尋找靈感。加拿大,這個海外香港移民最多的國度,是許多香港人的第二故鄉,優質的空氣、水與自然資源吸引華人定居,比起臨近的美國,加拿大是個可以不那麼緊張、鬆弛下來的地方,它的藝術也源於這份自然情懷。

長久以來,加拿大藝術很少被單獨拿出來討論,更多被置入西方甚至美國藝術範疇。加拿大藝術的身份是什麼?當我見到來自加拿大東部新斯科省的幾位藝術家時,我向她們問道。“這是個好問題,其實就連我們自己都在思索,我們的觀眾是誰,究竟誰在看我們的藝術,誰是購買者”,藝術家對我說。

broken image

Elmiet, Ursula Johnson

民間藝術家莫德·劉易斯和六位女性藝術家在廣東美術館舉辦藝術展,在廣東這個多數加拿大華裔的僑鄉,恰逢假日,又趕上網名喜歡在社交網路曬畫展的熱潮,展覽圖片在網上被多次轉發。莫德·劉易斯是最具代表的加拿大民間藝術家,房子、山坡、雪地、花朵和貓咪等主題,仿若兒童般單純無邪,可藝術家本人卻是貧困的德國移民後代,身體患病,丈夫依靠當地捕魚業謀生。藝術家不能改變生活的困境,於是就用畫筆紀錄生活本來的面目,紀錄大西洋海域安靜的日常。

純淨的色彩,孩童般的天真,在看過太多以鬥爭、諷刺、矛盾為主題的當代藝術後,如此單純的藝術不免令我思索,原來依然存在這樣的藝術呀。看看亞洲的當代作品,社會主題與反思已是主流,充滿戲劇性,每幅畫都在講故事,引發觀者無限想像力。另一種當代藝術是技法式,濃重的色彩,強烈的對比,誇張的表現方式,無不蘊含洶湧澎湃的思想,這麼安靜美好的作品,實在太少。我突然領會到,加拿大藝術就是這樣直白簡單,因為社會過於安靜和諧,在世界的北極一角,只管臨海屏風,靜看潮起潮落,生活並無波瀾。

「不,我們的歷史也曾飽含爭鬥與苦難」,藝術家梅勒妮•科洛西莫說到。法國人、英國人的相繼到來和美國獨立戰爭影響,以及原住民的權利鬥爭問題,也困擾過這個和諧的楓葉國度,但藝術家並沒選擇激烈的表現方式。重要的是,在這裏,藝術家沒有捲入激烈的全球藝術市場競爭,因為,加拿大的藝術教育和機構幾乎都是政府公立制,藝術生態由政府扶持的公立博物館和畫廊組成,藝術家的創作與海外展出也有政府支持,這與高度競爭的全球藝術市場和私人收藏交集很少,藝術家說,他們不必擔憂作為一個藝術家的生活經濟問題,因為有政府支持,他們只管安心創作自己喜歡的事即可。此次參展的6位藝術家,全部是女性,年齡分佈也很廣,在東部最好的公立畫廊之一新斯科藝術畫廊(Art Gallery of Nova Scotia)的支持下,藝術家梅勒妮•科洛西莫(Melanie Colosimo)、法蘭西絲•多西(Frances Dorsey)、厄休拉•詹森(Ursula Johnson)、安•麥克米倫(Anne Macmillan)、莎拉•馬洛尼(Sarah Maloney)和查理•楊(Charley Young)也紛紛從大自然和當地風土中汲取靈感,勾勒出加拿大藝術的面貌。這種狀態,在亞洲會被羡慕吧?藝術家不必發愁溫飽,純粹去創作,不必為賣畫而迎合外界。「不完全是這樣,我們也需要轉變,讓加拿大當代藝術進入全球市場,被市場檢驗」,藝術家們紛紛表示。考慮到亞洲這個世界成長最快的藝術舞臺,以及香港全球藝術交易中心的位置,藝術家們表達了熱情。「我們希望可以多多來大中華區交流,相信這裏有我們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