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ite

臺灣文博會專訪

-家族傳承與好公司

· 台湾 Taiwan

文/申雁冰

世代轉型,臺灣的可持續力

-專訪源源鋼藝創始人王冠翔

今年剛剛邁進而立之年的王冠翔,祖輩是台南的鋁製品公司源名的創始人,1964年開始在臺灣府城台南起家,在那個西方發達國家製造業向亞洲轉移,臺灣作為亞洲四小龍經濟起飛的年代,祖輩的企業就像那個時代的大部分亞洲企業一樣,為西方公司做代工。這樣的加工、代工模式是許多臺灣傳統製造業的起點,促成了臺灣製造業起飛,但也局限了發展,停留在為他人代工,沒有自己品牌和知識產權的境地。而今,作為家族第三代的王冠翔,擁有和祖輩不同的思路。

王冠翔笑說在正式步入事業之前,他曾是個玩朋克樂隊的憤世少年,將所有的創意展示在音樂中,2010年樂團解散,王冠翔作為繼承人回歸家族企業。但他不拘一格,不想做個吃祖輩老本、無所作為的第三代,而是一改思路,順應新時代和新技術的發展,改制鋁為制不銹鋼,以不銹鋼為他一生創作的材質。用五年的時間自學自成一格的設計手法,2015年成立了自己的品牌「源源鋼藝」。

一家擁有五十一年積累的傳統工廠,想要從無品牌無IP的代工廠轉變為一家設計品牌,從OEM思維跳脫到建立品牌口碑的高度上,難度可想而知,為此,王冠翔不是沒和家人爭執過,他坦言代際之間的溝通困難與思維差異,是他創業以來遇到的一大難題。但他不顧旁人反對,堅持做自己的品牌。2016年4月,王冠翔離開家族產業,正式成立源源鋼藝uanuan設計團隊,並帶領品牌獲得當年德國紅點設計大獎、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

「在臺灣做品牌真的很辛苦,沒有政策的支持,即使文博會這種活動,資金支援是很少的。源源鋼藝一直嘗試把所有加工製造留在臺灣,這是我們想永續經營臺灣的固執,把產品的利潤都留在臺灣,這樣才有引起循环的可能,在開發產品的過程中,或許能把廠商的技術推向更高的水準。」王冠翔說,臺灣仍擁有多年製造經驗與密集的產業鏈智慧,經驗是最不容易被學走的,把它保留、傳承、精進,好好珍惜這些資源,努力邁向臺灣的下一個未來。

源源鋼藝希望使用不銹鋼這樣的高品質材料和精湛設計,來替代生活中的一次性可替代品,達到環保和循环永續利用的精神。為此,源源有一個替代性設計牆,炒菜用的塑膠胡椒粉罐、一次性紙餐盒、臺灣人喜歡消費的珍珠奶茶塑膠杯,團隊設計師們發現,這些使用頻率高的容器,全都是一次性即用即扔,非常不環保也浪費資源,值得開發一個高品質、可永續使用的產品來替代。由此,源源開發了One Shake椒鹽罐、Tierce隨性咖啡濾杯、Unibin垃圾桶、奶茶吸管杯,細節極其講究,就連產品的包裝,都保證包裝袋和使用說明書合二為一,包裝袋就是說明書,且很有設計感。

在聯播網FM《臺北之音》有聲節目中,王冠翔被形容為是「叛逆樂手,鋼鐵意志」,極準確地概括了他的創業之路。王冠翔說,源源設計是加(+)減(-)乘(×)除(÷),加了小巧思,減法/簡法設計,乘放大使用者體驗,除以合理價格。我問他在臺灣做設計創業感受如何,「比起從零開始的創業者,我還是幸運一些,畢竟有了祖輩打下的基礎,這還是給源源提供很多幫助」,他說道,然後補充:「我也有去大陸參加過廣交會,去看大陸同行的產品,非常震驚,水準很高,已經做到了這麼高的程度,這跟以前想像的很不一樣。祖輩還是傳統的思想,相信臺灣製造一定比大陸好,但今天新的環境和行業生態,是我這一輩創業者必須面對的。」

鶯歌傳承,臺灣陶瓷之美

-專訪集瓷傳人許世鋼

文/申雁冰

許世鋼先生的陶瓷品牌集瓷,來自臺灣陶瓷之鄉新北鶯歌,許氏家族也是鶯歌的傳統陶瓷世家。新旺集瓷始於許家陶瓷開拓人許新旺,許新旺是老董事長的第二代,生於1921年,是土生土長的鶯歌人,1940年於尖山埔路165巷內承接陶瓷工廠事業,1965年發展出燈塔牌、金剛牌等瓷磚品牌,1967年的紅鋼磚成為當時市場的熱銷品。1980年,許氏第三代引進了歐洲進口快速窯爐,以金銅牌燒制全瓷化瓷磚,成功行銷海外。1995年,成立許新旺陶瓷紀念館,2010年,品牌重新更名,成立新旺集瓷。如今第四代傳人許世鋼和太太吳佳樺接過祖輩的接力棒,除了思考企業近百年的文化傳承,也向前邁出新步伐,成立集瓷品牌,發展出更年輕化、精緻、市場導向的產品線。2004年開始,因為鶯歌因為阿公,許世鋼回來燒窯做陶瓷,加入了設計與美學的新概念,創造屬於臺灣年輕世代的新陶瓷夢。翻看許家老照片,倒發現今日傳人許世鋼和阿公眉宇間真的相似,不愧是祖孫。

像集瓷這種家族世代更替,企業也跟隨世代而更新的現象,是臺灣家族式文創設計品牌的共同特徵。從早先的手工作坊,到製作滿足工業化的原材料提供,再到進入亞洲和國際領域,進行現代公司制改革和引起技術,實現工業化再升級。而到了今天,也就是許世鋼這一代,臺灣經濟已經不再是倉促擴大規模的階段,也過了快速上升期,進入了後工業、後現代的一個時期,企業開始重視品牌、理念、文化,以及滿足休閒、消費社會、個人品味。

集瓷追求純淨、重生,發展了一系列品牌線,「好窩窩」是細緻的陶鍋,意在適應居家享受和親子樂趣,陶鍋實用、好拿取、安全、美感,家中有孩子的家庭最需要這樣的廚具來做菜,偶爾順手養個鍋,慢火烹煮,生活的步調便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加以平衡。「點心台」是茶具套裝,為享受喝茶的人準備的,集瓷的特色在於茶壺和茶杯身上的紋路,印出中秋月餅雕花般的浮雕圖案於壺蓋和杯底上,讓人一看到這套茶具,就聯想到中秋節家人團圓,一起吃月餅,喝茶、賞月,別具匠心。「粉童趣」是專為親子活動設計的,為家中的兒童製作,淡粉和粉綠的彩色,充滿兒童的浪漫純真,用這樣的瓷器作為家庭器皿,讓孩子從小接觸美好的設計、培養審美意識,陶瓷設計也是最好的家庭教育的一部分。「微緩特」則是純淨的白瓷系列,以柔和霧面釉色和簡潔造型為特色,用溫潤的觸覺喚起最單純的使用感受,在單一的白色下,是造型微乎其微緩緩改變與進化,也象徵了一種都市禪學之美。「變遊臺灣」系列馬克杯充分順應臺灣的觀光旅遊市場,也是作為臺灣瓷都鶯歌原產的集瓷,所代表的對臺灣的熱愛,臺灣文化元素諸如原住民、媽祖、臺北101等觀光景點,以生動的漫畫形式呈現在杯子上,讓一向只求流量不求品質的旅行紀念品市場,轉換思路,在觀光遊覽的時候,也能隨時買到好東西。

許世鋼說,家中祖上原籍福建泉州安溪,每年重要節日族人的拜拜,牌位上寫著泉州安溪,紀念原鄉來自哪裡。他向我展示了這個月《福建日報》的一篇特稿,報導臺灣鶯歌瓷都和福建陶藝匠人前世今生的故事。唐山師傅、土來走、手拉坯技法等等,皆是閩台的共同工藝和文化傳承。福州逆條技法傳承師傅李明雄和泉州手拉坯技法傳承人許世鋼,一起在鶯歌新旺集瓷的手工坊中切磋工藝。幾年前,許世鋼還來到對岸的廈門參加廈門文博會,推廣臺灣陶瓷精品工藝。

探尋好店好創意

無事就是美事

-專訪「樂無事民藝陶器」設計師劉佳慧

文/申雁冰

一片靛青色的手作瓷具,仿佛熱帶植物蠟染的色彩,古樸幽雅。打開女主人劉佳慧品牌,從瓷器到宣傳冊子再到網站,都是靛青的色澤,小而美。這種獨特的靛青色,是對氧化鈷特殊處理,燒成單一的藍色,但並不簡陋,反而將「普遍的特殊」表現其中。

來自高雄前鎮區的民藝陶器「樂無事」,就是臺灣文創「小而美」的典範,整個公司只有設計師劉佳慧和丈夫兩人經營,劉佳慧在日本跟著匠人學習陶瓷手藝,然後帶回臺灣開設了自己的品牌,只靠夫妻二人,就發展了「樂無事」的全部運營,製作產品線、經營店鋪、設計印刷品、製作網站、參加博覽會、銷售,同時還兼理陶藝課,授課代班,不時舉辦社區活動,做「陶瓷,生活故事」的典藏文物特展。劉佳慧還為陶器愛好者開設了河川講座,讓聽眾們跟著職人去旅行,探訪日本陶藝之行的六古窯。在夫婦二人的眼裡,「樂無事」不僅僅是一個陶瓷品牌,更是一種生活理念和樂活態度,所以「樂無事」發展了許多線下在地活動,在河川日式老屋裡,與「日食生活」合作帶來餐桌體驗,與大家分享交流如何妝點自己的生活食器,還組織冬日的河川市集,享受冬季臺灣的慢生活。

日本有句話說:「一土、二窯、三細工」,藏藍色的「樂無事」剔除圖案紋飾,只強調器物的觸摸感覺和釉藥燒成後流動的自然氛圍,發展出了「吳須釉」、「結晶釉」、「藍染」、「綠釉」幾類產品,質樸而精美。佳慧相信,日有熹,宜酒食,長富貴,樂無事。

一人無限創意公司

-專訪「句點」設計師小管

文/申雁冰

在花博爭豔館見到小管和她攤位的產品樣品,我非常驚訝,品類那麼豐富的產品線,每一張圖畫都是小管一人手繪完成,沒有重樣,非常用心。而當我得知這一系列產品都只有她自己唯一一個設計師,所有的產品設計、網站和社交媒體運營、參展,都只有她自己一個人來做的時候,著實讓我驚喜,這樣一個小女生,卻有著豐富的想像力、無限的精力和強烈的熱情,她的這家名叫「句點」的品牌,絕對是一家一人無限公司。

「句點,讓情緒劃下句點,美好留在事件後。 讓我幫你說出句點之後,不敢說出口的話。」小管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為現代人溝通提供一個橋樑。現實生活裡的我們,許多情緒千言萬語也無法表達,而更多情況,是說不出來,不能說,不可說。一個句號是一段表達的結束,但句號的後面,其實還有無數省略號,那些省略的無數內容,就是小管要用畫筆幫助人們講出來的,幫你說出不敢說的話。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小管相信,每件事情的發生都是好事,都是有用的,當時可能覺得不好,但經過時間的沉澱,你會發現那些發生過的事都是好的。小管對陌生人很有親和力,一見到別人,就滔滔不絕地講述出自己的信仰和見解,讓我在她的攤位前留戀,她源源不斷的能量和熱情,吸引人不舍離去。

根據自己的個人形象,小管設計了一個短髮齊劉海蘑菇頭的形象,這正是她自己,自己就是她繪畫裡的主角,每一幀繪畫,講述著她在日常生活中的人與事,和朋友野外踏青、和家人團聚、一個人潛水游泳,畫面裡的小女孩,生活自由自在,用心感受生活。而另一方面,她是個喜歡探索,敢於去不同地方邁進的女生,根據她自己在新馬和澎湖旅行的經歷,洞察力絕頂的小管,用筆觸把當地吃到的食物一一畫出,排列成九宮格,整齊地排在畫面上,做成一份份卡片,我在想這樣的卡片可以用來做什麼呢?沒有為明信片準備的郵戳和信紙,也沒有足夠的面積和材料可以作為畫作裱起,就是單單的幾張卡片,可是充滿了豐富的創意,那份創作靈感好像這幾張紙完全不夠承載,簡直快要從畫面上撲出來把我抱住。深深感覺到,一個「自我滿足」、「一個人開心」、「為自己而創作」的設計師,就是自身熱愛生活的體驗,就足以支撐自己一個品牌。這種具有冒險精神的巨大熱情,對自身創作信念的篤定,在今天仍然是臺灣設計動人的力量。

1994年生的臺北人小管還開設了似顏繪課程教學活動,當起了老師,開起工作坊。短短三年時間,已經參加了澳門、深圳、臺灣、吉隆玻、檳城、新加坡的諸多市集和博覽會,還舉辦了自己的個展。除了純粹的設計,小管還是個能夠管理品牌運營的經理,每個專案的流程、客服、網店售賣,都思路清晰,管理到位。「句點」如今已經發展出了賀卡、手機殼、布包、日曆、貼紙、繪本、膠帶紙等系列文創產品線。地方系列手繪尤其美好,北臺灣、新馬、蘭嶼、澎湖、花蓮、台東、宜蘭、比西裡岸、奇美部落,每個都一式一套,獨一無二,充滿小女孩視角的趣味和享受。

滿足了自己,就滿足了粉絲,先讓自己享受,愛好者才能一起享受,這就是一人無限創意公司「句點」於人的啟示,小管是臺灣新生代九零後創意人才群的一個小小縮影,因為愛一行,所以幹好一行,看到有小管這樣新時代的創作者出現,臺灣設計界的未來一定充滿希望。

西班牙華裔的漫畫人生

-專訪插畫小說家周泉

文/申雁冰

華人移民是個大家熟悉的課題,福建人到東南亞、廣東人去北美、閩南與客家人開發臺灣等等,而歐洲華人的成規模移民,卻是非常近的事情,大致是20世紀90年代,從中國大陸的浙江過去,浙江溫州、青田一帶成為中國的又一個僑鄉,在法國、西班牙等國的華人,多數來自這一地區,而且幾乎都能找到青田人的身影,彼此來自同一鎮、同一村,同鄉或有血緣關係是當地華人的特點。浙江青田人去西班牙移民的事,不像廣東、福建移民那樣廣為人知,他們的故事外界瞭解很少,只在來自當地的熟人間口口相傳。

華裔女孩周泉的繪本,成為了西班牙華人這一群體發聲的一個出口,祖籍來自浙江青田的西班牙華人社區,不僅在西班牙當地是極少數,反過來在中國也很少被聽說。作為在中西兩國都缺乏身份識別的群體,周泉感受到深深的身份焦慮和文化、社會包容、經濟、代際溝通的巨大挑戰。她的漫畫集「酸甜味道的番茄湯」(Gazpacho Agridulce)講述了自己的周氏家庭35年前從中國千里迢迢來西班牙奮鬥定居的故事。

據統計,2017年西班牙人口4650萬,其中450萬來自海外,而中國人僅20.7萬,很小一部分。周泉從小生在西班牙,在家和家人說浙江青田話,在外說流利的西班牙語。但作為極少數族裔的華人,融入西班牙社會並不容易,中國家庭教育的傳統觀念和西班牙當地社會與文化差異巨大,周泉感受到了作為移民與當地社會的隔閡。然而時代與國家的發展變化是快速的,它的變化不在人為可控制的範圍: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中國人,憑藉溫州人特有的吃苦耐勞,在那個中國改革開放國門、一切才剛剛開始亟待突破困境,而西歐繁榮富有的對比下,去歐洲開拓一片事業的新天地。然而二十多年後的今天,已是今非昔比,中國迅速崛起、市場廣闊機遇很多,而曾經繁榮的西班牙卻淪為了歐洲的歐豬國家,經濟危機打擊下一落千丈、高企的失業率和社會不穩定性,讓周泉這樣的華人,又一次面臨危機。在第二部插畫小說《Andaluchinas por el mundo》裡面,作者展現了周氏三姐妹成長中的精神探索,講述她們作為生活在異鄉的移民,如何應對經濟危機打擊下生活的窘迫,以及追求夢想道路上的努力與掙扎。面對西班牙衰落的經濟,周泉和她的家人開始尋找新出路,可是回到中國後,她發現自己已經很難適應這裡了,她會講一口青田話,卻不會說普通話,交流和融合仍然有障礙。這些遊走在兩國之間的尷尬、掙扎、身份認同障礙,構成了周泉漫畫的靈感來源。周泉也是一家一人公司,在文博會中希望尋找到授權夥伴,讓自己,以及自己群體的故事,被更多人聆聽。

靜器——安達窯

文/申雁冰

來自「臺灣景德鎮」鶯歌的老字号安達窯,以高超的中國傳統制瓷手藝、精美絕倫的花紋描金、優雅流水般的造型和高純通透的材質,是臺灣中國瓷器的精粹,細節上巧奪天工,淡定安靜的質感,是造型高貴的當代禦器,也是包容和有氣度的器皿。

安達窯1976年創立,落腳於鶯歌鎮永昌街,早期從事陶瓷佛像的生產外銷,80年代做起了日產陶瓷、百貨公司禮品或雀巢咖啡禮品的客制訂單,這與大多數當時的臺灣公司路線一致,外銷加工是當時臺灣工業主流。1993年開始,創始人轉變了思路,改為臺灣設計、臺灣製造的自有品牌,正式成立安達窯,1995年成立了第一間直營門市。之後,安達窯開發自己的手工浮雕掛飾,誕生了精美絕倫的「臺灣之美」手繪藝術陶瓷,被臺灣外事政府部門看中,成為提供外賓贈禮的國寶。

安達窯繼承中國傳統制瓷手藝,主打的「青瓷」,通透秀美,色如翡翠,溫潤如玉,以氧化鐵為發色劑,經由還原焰燒造而呈現青綠。蓮花碗、荷葉盤、茶壺酒杯和中國傳統蓋碗,每一個都手感溫潤柔滑,仿若手拿玉或翡翠。「定窯」取自宋代六大窯系之一的定州白瓷,牙白的釉色中微顯牙黃,柔和恬靜,或是純白製品,或微微刻上水墨花紋,淡雅如詩。「汝窯」來自宋朝五大名窯之一,以皇室御用瓷器盛名,胎質細密而堅,有如凝脂,視如碧玉。「茶碗」系列的星盞,如火如光,立體色彩的紋樣,閃耀如多層次變化的宇宙蒼穹,幻化萬千。而鎮館之寶的「臺灣之美」描金手繪藝術瓷器,被作為臺灣瑰寶的國禮相贈,彩色描金,充滿宮廷皇家的貴族風範,是可以永久收藏的珍品,每一個都是藝術,創作者汲取臺灣在地的自然滋養,將臺灣特有的生態描繪於陶瓷上。收藏一個,就是收藏了臺灣的珍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