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ite

對談:泰國藝術需要也值得國際關注

申雁冰對話Tang Fu Kuen

· 东南亚,泰國 Thailand,藝術 Art

文/申雁冰

本文首次發表于香港《a.m.post》雜誌2016年5月刊

以曼谷為創作基地的獨立策展人和當代藝術家Tang Fu Kuen曾是第53屆威尼斯雙年展新加坡展臺的策展人。身為新加坡人的他,已在曼谷做藝術工作十多年。本期,他與我們的專題撰稿人申雁冰分享了他對泰國藝術的觀察思考。在他看來,即使面臨重重困難,泰國藝術依然心態樂觀、自力更生,從而經久不衰。

broken image

申雁冰:身為新加坡人的你,選擇曼谷作為自己藝術事業的根據地。這座城市與這個國家為你的創作帶來了怎樣的靈感?泰國藝術環境發展狀況如何,目前處於什麼階段?

TFK: 曼谷的機場把這座城市與世界很好地連接起來,對我這樣經常在東南亞、東亞和歐洲穿行的人,曼谷是個完美的根據地。曼谷始終在當代的憧憬與傳統道德之間、貧富差距之間、城鄉對立之間、精神世界的靈性與腐朽之間維持平衡,它為創意提供了天然的肥沃土壤。泰國的自然資源、手工藝、豐富多彩的想象力為泰國藝術走向國際奠定基礎。不過,以我在曼谷十多年的經驗來看,在藝術領導力、藝術教育以及培養藝術受眾方面,泰國仍存在巨大的機構性缺陷。許多創意項目是在獨立和私人領域中發展出來的,遠離國家干預,這看似矛盾,卻是健康而良性的。泰國藝術的未來取決於政治空間的大小,這包括必要的言論自由和批判觀點,正是這些推動了一個社會的進步。

broken image

Huay San Yao Witthaya School by M.L. Varudh Varavarn, Vin Varavarn Architects. Image courtesy of Thailand Pavilion

申雁冰:泰國創意產業,特別是視覺藝術及其市場,是如何與外界聯繫在一起的?在區域與全球藝術地理中處於怎樣的位置?

TFK: 泰國目前處軍政府控制之下,並面臨經濟下滑壓力,不過畫廊數量卻在不斷攀升。但根本上,泰國本土藝術市場一點都不大,這裡沒有成熟的藝術收藏家群體。亞洲各大藝術博覽會的總監們也並不把泰國藝術視為有國際影響力的角色。或許,到訪者更多視泰國為度假天堂,而非藝術聖地。儘管藝術界從不缺少大大小小的盛況,但不幸的是,這些並不能帶來全局性的根本改變,而這些根本改變才是泰國藝術獲得國際認可最需要也最應該得到的。

broken image

Baan Hua Rin Child Development Center, Jeravej Hongsakul, Idin Architects. Image courtesy of Thailand Pavilion

申雁冰:推動泰國創意的機制有哪些,它們是如何成就創意的?

TFK: 前總理他信·西納瓦在2000年中旬創立的「一鎮一品」項目和「泰國創意設計中心」極大幫助了手工藝與設計業振興國內市場、樹立國際品牌。參與到像威尼斯雙年展這樣重量級的國際平台中,也為泰國當代藝術增加了曝光率。但是,這些平台都遭遇了國內的組織性危機。在泰國的官僚結構與社會環境下,藝術為尋找合法性而苦苦掙扎。但在艱難的生存環境下,泰國藝術仍然保持了樂觀積極、自力更生的可貴品質,讓當代藝術與設計經久不衰。

broken image